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全国首个!“5G+机器人”助阵,厨余垃圾100%变身有机肥——“干饭”吧,“虫专家”!

全国首个!“5G+机器人”助阵,厨余垃圾100%变身有机肥——“干饭”吧,“虫专家”!

  “我们是国内首个通过‘5G+机器人’技术养殖黑水虻的厨余垃圾项目!”

  10月20日,济南日报记者在历下区趵突泉街道辖区内的玉函银座商场地下区域,见到了数以亿计的“虫专家”——黑水虻,这些肉乎乎的白色小虫子正在大口“干饭”,它们吃掉的正是商场餐饮商家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一台搭载了5G技术的搬运机器人在一排排养殖架间穿梭,精准搬运、码放养殖黑水虻的箱体。

残羹剩饭转化有机肥 小虫子是“专家”

  “这种小虫子其实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可以是钓鱼使用的鱼饵,可以烘干后作为饲料,有些人家里也会少量养殖。”

  在这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现场,听不到机械的噪音,闻不见腐坏的气味,眼前是一排排多层架子,架子上摆满了用于养殖黑水虻的塑料箱。该项目运营方山东欣兆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雪莲告诉记者,这些不断蠕动着的小白虫是黑水虻的幼虫,这个阶段的它们是十足的“吃货”。

  “我们把收集来的厨余垃圾运到粉碎区,用机器粉碎成糊状,然后用专门的管道传输到每一个养殖箱里。”王雪莲说,黑水虻幼虫吃下这些厨余垃圾后,在腹中进行吸收、转化,原本只能腐烂发臭的残羹剩饭化作粪便排出,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厨余垃圾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填埋、焚烧,完全不产生任何废料、废气,不需要二次处理。”

  记者看到,每一个养殖箱内除了成群的虫子,便是它们排出的粪便,看起来像是松软的泥土。“这些粪便不需要任何加工处理就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水稻、水果、蔬菜等多个种植领域。如果进行深加工,还能成为养殖花草、特殊作物的高效肥料。”王雪莲说,黑水虻的成虫有些类似于苍蝇,但它不带病菌、不传播疾病,更不会侵入、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不挑食,只要不是坚硬到无法粉碎的硬物都能成为它们的美餐,“5克虫卵孵化出的幼虫,每天能吃掉7到10公斤厨余垃圾。”

  “我们商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约有7万吨,以前都是每天收集起来,由第三方公司运走进行下一步处理,每个月厨余垃圾的清运费用高达二三十万元,而且影响环境。”玉函银座物业经理孙焕忠说,从这个项目运营以来,商场只需要把厨余垃圾从楼上运到地下就解决了难题,节省了大量人力、资金成本,处理量可以达到100%。


  “5G+机器人”助阵 处理站点实现自给自足

  在400余平方米的处理站中,有个专门的“机器人休息区”,一台搭载了5G技术的搬运机器人不工作时就停在这里,这是国内黑水虻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首次用上“黑科技”。

  识别、扫描、出库、入库、运输、分拣.....随着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指令,机器人就沿地面上的轨道动了起来。记者看到,每一排货架和每个养殖箱上,都贴着二维码和条形码,它们的作用是让机器人通过摄像头及时、准确地找到指定养殖箱,完成投喂、搬运等任务。“我们在车间建立了一个5G基站,通过有线链接,信号可辐射600平方米,机器人通过无线接入点接收信号。”工作人员介绍,利用5G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预制、自动投料,全程自动运输、分拣,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作,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5G技术做到监管和控制,同时管控平台也会自动根据各项采集数据来调整设备状态。有了机器人的帮忙,养殖数亿只小虫子只需要两三位工作人员,用人成本最低化。

  根据指令,机器人来到一排架子前,伸出“手臂”将养殖箱搬下,运到了虫粪分离区的传送带上,随着传送带把掺杂在一起的虫子和粪便倾倒至分离机中,机器的两个出口分别快速“吐”出了虫子和有机肥,完成分类。

  “不仅是有机肥能产生经济效益,小虫子本身就是宝贝。”王雪莲告诉记者,每吨餐厨垃圾可以转化1.2到1.5公斤有机肥,同时也能养大200公斤幼虫,这种高蛋白虫用途也很多,鲜虫可以用来喂鸡、鸭、鱼和宠物。“你看,我们车间里可以直接把幼虫烘干。烘干后的幼虫蛋白含量高,可代替鱼粉、大豆蛋白等传统饲料,济南周边的养殖户会来订购,我们不愁销路。”王雪莲说,用食物残渣养出的虫子品质更优。

  一向让人头疼的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养”出了蛋白虫和有机肥两种产品,形成了一条生态循环链。“传统厨余垃圾处理方式成本很高,通常离不开政府补贴维持运转,而我们可以依靠销售产品的收益支撑稳定运营,实现多赢。”王雪莲表示。

  “无废细胞”汇集 绿色成绩单生成中

  “目前虫卵来自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下一步我们计划自产自销自用,实现‘全链条’。”王雪莲说,目前由于空间受限,日处理厨余垃圾能力有限,下一步将计划加大生产规模,争取日处理能力达到30吨,辐射玉函银座之外的其他大型社区、商超。

  王雪莲提到,纯粹、不掺杂其他垃圾的饲料,才能让黑水虻幼虫富含粗蛋白、脂肪、灰分、钙质、磷等物质,卖出好价钱,让这类垃圾处理站实现自给自足、稳步发展。所以,垃圾分类的源头就格外重要,精准分类才能实现高效处理、能源循环的目标。

  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市民的习惯。记者在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的一处垃圾分类宣教站点看到,在督桶员的引导下,厨余垃圾收集非常顺畅,居民自觉将厨余垃圾倾倒后单独处理垃圾袋。“我们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课堂’‘变废为宝创意课堂’‘垃圾分类游戏挑战赛’等形式,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并与‘公益银行’相结合,设置垃圾分类公益积分兑换清单进行适当奖励,还聘请了专职督桶员、宣传员、包户指导员等服务岗位,让居民全面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趵突泉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黄守蕾表示。

  不论是“用上5G+机器人”的黑水虻厨余垃圾处理站,还是结合了分类、宣教等多重职能的垃圾分类站点,其实都是“无废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个“无废细胞”。

  2022年4月,济南市进入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今年6月,为推进全市“无废细胞”工程建设,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印发了《济南市“无废细胞”工程创建指南(试行)》。撤除零散不分类投放点2.3万余处,设置分类投放点1.5万余处;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全链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全量焚烧……济南的更多绿色成绩单,正在生成中。

来源:济南日报

标签:

分类阅读

热门阅读